【原创】警惕网络梗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危害 -凯发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  >  凯发娱乐-凯发网址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警惕网络梗对青少年语言能力的危害
发布时间: 2025-09-05 10:43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朱静博

  近日,一位妈妈发视频学儿子平日用网络梗聊天,“因为我善”“那又怎”“你配吗”......引发网民热议。网民纷纷表示和这位妈妈一样不喜欢这样烂梗的交流方式。汉语是丰富而优美的语言,单一的网络流行语在语言温度、感情倾向、韵律节奏美,体现意境美方面均无法表达十之一二。而这些网络流行语如同病毒般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传播,成为他们日常交流的高频词。当孩子们张口闭口都是这些高度统一单调的网络梗时,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语言现象正在悄悄侵蚀着他们本应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

  正所谓“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网络梗的泛滥导致青少年语言表达趋向单一化、扁平化。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贫乏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当孩子们习惯用“绝绝子”概括一切令人惊叹的事物,用“栓q”表达所有感激或无奈的情绪时,他们实际上放弃了对更精准、更丰富词汇的探索与使用。就像一位只吃快餐的孩子无法体会精致料理的层次感,长期依赖网络梗交流的少年儿童很难发展出细腻的语言感知力和表达力。

  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梗的广泛流行正在削弱青少年的思考深度。这些高度浓缩的网络用语往往表现出了简陋的情感与认知,将复杂的人类经验压缩成几个字符。语言表达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孩子们习惯用“666”代替对精湛技艺的具体描述,用“破防了”概括所有情感波动时,他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误导得愈发粗疏和表面化。长此以往,孩子们可能逐渐丧失对微妙情感变化的感知能力和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能力。

  面对这一现象,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构建健康的语言环境。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使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日常体验,鼓励他们用完整的句子而非碎片化的梗表达想法。教师则应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优质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与表达能力;强化经典文本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宁静致远)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朱静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