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民至上”的国家效率 兰州市榆中县山洪抢险救灾评论①-凯发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  >  凯发娱乐-凯发网址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人民至上”的国家效率
兰州市榆中县山洪抢险救灾评论①
发布时间: 2025-08-12 10:4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

  8月7日夜,一场持续暴雨引发的山洪突袭兰州市榆中县等地。当洪水漫过村庄、阻断道路,当睡梦中的群众被困在泥石之中,自上而下的国家应急救援网络迅速启动:灾害发生后,甘肃物资中心灯火通明,一箱箱救灾物资连夜清点、装车,24小时内一万件物资精准送达兰州市榆中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千方百计搜救失联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灾行动,不仅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更以“全国一盘棋”的快速响应,彰显了中国制度在应对重大灾害时的显著优势。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并特别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队赴甘肃现场处置。这些指示与行动,既是党和国家对受灾群众的深切牵挂,更从战略高度为救灾工作锚定了“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根本遵循。从中央领导人的关切到奔赴现场的调度,快速响应生命至上的理念得以通过精准调度和联纵安排迅速传达到基层。镜头下受灾百姓“心中暖和”的回答和向救援人员手里塞过去的食物,这种带着暖意的互动,正是对以“人民至上”为主旨的中国式救灾最直接的注解。

  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于能迅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水利部维持洪水防御ⅳ级响应并召开防汛会商,中央组织部划拨3200万元党费支持防汛救灾,全国妇联紧急筹集111万元物资救助灾区妇女儿童,甘肃省总工会下拨300万元慰问救灾一线人员......从中央到地方,从资金调配到物资保障,各部门职责清晰、协同发力。尤其是,省市上下团结一心:甘肃省妇联号召巾帼志愿者投入救灾,兰州市委组织部划拨100万元慰问基层群众,电力、交通、水利等部门组建十多支抢险队、出动千余名应急人员......从横向到纵向,全面响应机制让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转化为基层的具体行动,形成了“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救灾合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在榆中灾区,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解题过程”:针对群众最急迫的用电需求,省市县三级电力公司330名抢修人员昼夜奋战,48小时内恢复80%受损区域供电;针对“生命通道”阻断问题,交通部门调集130余台设备、670余名人员,24小时内抢通所有受灾村庄进村道路;针对饮水安全,水利部门优先恢复4个乡镇1.2万人供水,对未转移群众通过矿泉水临时保障;针对交通瓶颈,s104线兴隆2号桥经过24小时连续作业提前通车,打通了县城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截至10日13时20分,s104线兴隆山段的最后一个水毁阻断点也完成了抢通,有力保障救援人员、物资经省道104线快速进入灾区。这些精准高效的应对,既体现了灾害应急制度的科学设计,更展现了“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救灾现场就是政府办公地,问题在哪、力量就聚在哪,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了救灾效能。

  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检验的不仅是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更是一个国家制度体系的韧性与温度。从中央领导的牵挂到基层干部的奔忙,从中央物资的火速调拨到地方部门的协同攻坚,榆中救灾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中国的“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融入每一次决策、每一份物资、每一次救援中的行动自觉;中国的“全国一盘棋”不是空泛口号,而是纵贯中央与地方、横联各部门各领域的制度合力。这,正是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这,也是中国老百姓在灾难中信心满满的勇气来源。(立尔)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