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兰州市榆中县高崖镇集中安置点内,孩子们安静地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身后是整洁的床铺,受灾群众正用手机向亲友报平安。这一幕幕温暖的画面,让牵挂灾区的人们心头一热。
灾难面前,安置点不仅提供了栖身之所,更托起了受灾群众的希望与信心。灾难无情,但安置点的有序与温情,折射出应急救灾体系的效率与人性化。强降雨冲毁了家园,却冲不垮社会的守护——2700多名救援人员昼夜奋战,近千台机械车辆全力清淤,公安、武警、消防及政府工作人员争分夺秒的逆行,共同筑起了抵御灾害的防线。而“让孩子不挨饿、不缺水”的承诺,更是衡量一座城市应急能力的关键标尺。
在灾难的混乱中,最脆弱群体的处境往往最能检验社会的温度。孩子们的安稳用餐、受灾群众的从容神情,不仅传递出“一切正在好起来”的积极信号,更彰显了兰州防灾救灾体系的快速响应与人文关怀。这种力量,既来自高效的统筹协调,也来自无数个体的无私奉献。
灾害终会过去,但抗灾中凝聚的信念与温情将长存。安置点里的每一份热饭、每一张安稳的床铺,都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这份在风雨中守护的力量,正是我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最大底气。(立尔)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